吴他山诗序(清)戴名世
余游四方,往往闻农夫细民冶情冶思之所歌谣[1],虽其辞为方言鄙语,而亦时有意义之存。其体不出于比、兴、赋三者[2]。乃知诗者,出于心之自然者也。世之士多自号为能诗,而何其有意义者之少也?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[3],互合訾謷[4],意中各据有一二古人之诗以为宗主,而诋他人之不能知。是其诗皆出于有意,而所为自然者,已汩没于分门户争坛坫之中[5],反不若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出于自然,而犹有可观者矣。又其甚者:务为不可解之辞[6],而用事则取其僻[7],用字则取其奇,使人茫然不知所谓,而不知者以博雅称之。以此为术,而安得有诗乎?此诗之一变也。
他山吴氏,年近八十矣,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[8],因相与论诗。余曰:“君之诗,宗何代乎?曰:“否。”“僻事以为奥[9],奇字以为古乎?”曰:“否。”“然则君之诗可观矣。”因出以示余。余为择别其合者若干首[10]。他山晼晚不遇[11],策杖行吟[12],时时惧其诗之不传,盖犹不能忘情于名者。余与世论诗多不合,而独喜他山所见略与余同,而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。盖众昔读书山中,时当初夏,百鸟之噪于檐际者不绝也。一日,黄鹂来,为数啭[13],百鸟皆喑,已而争逐使之去[14],复相与音鸣如故。余也方为黄鸟之远去,而他山犹欲争名于燕雀啁啾之间乎[15]?他山曰:“吾以待之后也。”因书而归之[16]。
注释:
[1]细民:小民,普通百姓。倡(chàng唱):同“唱”、冶:装饰、形容。[2]体:体式。比、兴、赋:古典诗歌创作的三种手法。汉代《毛诗序》总结《诗经》的创作,提出“六义”:风、赋、比、兴雅、颂。“斌”指直叙其事,“比”指比喻,“兴”指通过联想、暗喻或咏他物以发其端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。[3]门户:宗派。[4]訾謷(zǐ áo紫熬):诋毁。[5]坛坫(diàn店):古时盟会的场所。争坛坫意为争盟主,争首领的地位。[6]务:必定,一定。
[7]用事:运用史事典故等。僻:偏僻不常见。[8]杖:拄着拐杖。[9]奥:深奥。[10]合者:指合于吴他山关于诗的见解的,即没有宗主、不奥不奇者。[11]晼(wǎn宛)晚:太阳刚下山的光景,比喻年老。不遇:被了解,因而不得进用。[12]策杖行吟:拄着拐杖,走着路吟诗。[13]啭;宛转好听的鸟鸣。[14]争逐:争相追逐。[15]啁啾(zhōu jiū周纠):鸟鸣的声音。[16]归(kuì溃):通“馈”,赠给。
戴名世不以诗名,但对诗歌创作也有不少精辟的见解。戴氏论诗,与其论文有一致之处,即力主“自然”,认为诗应“出于心之自然”,反对为了取名声争坛坫而有意为诗。有意为诗,必然流于无病呻吟,矫揉造作,模拟剽窃。作者对于劳动人民的诗歌给予了特别的赞许,认为当时诗坛上那些假货远不如“农夫细民”之作,这也足见作者艺术眼光之超卓。